中国模具钢产品的出口完全是靠比较优势,靠竞争能力实现的,没有任何补贴。中国现在无论是模具钢的人均积蓄量,还是出口占产量的比重,还是产能利用率,在世界范围仍处于合理水平。中国去产能的决心、意愿、行动和成效都在全球领先。
现场有媒体提到,今年国内模具钢消费下降,但是今年的模具钢出国量的企业同比增长,出国的价格还便宜,所以国际社会上有担忧,中国的去产能还不够,如何看待这样的情况?模具钢产能过剩问题现在国际社会逐步形成共识,这是一个全球的问题,需要共同应对。产能过不过剩都是相对的,是相对于需求而言的。
环保部通报开展模具钢业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。话音刚落,江苏等地就有不少中小回收模具钢企业陆续宣布停产。这次环保风暴不是简单吹过,初步估计近期江苏省的建筑模具日产量将下降15%左右。模具钢去产能,首先要做到依法依规。我国现在的模具钢产能里还有相当数量是环保不达标的。对照环保法,不达标的企业应该依法坚决退出。
统计显示,新环保法实施后,截至2015年底,国内仍有20%左右的模具钢企业环保不达标。环保投入方面,达标企业每吨模具钢的成本比未达标企业高出100元左右。如果补上这块成本,很多回收模具钢企业会被市场自动淘汰。除了环保法,模具钢去产能面临的法律法规还有节约能源法、产品质量法和安全生产法等等。未来应该做到有法必依、执法必严。围绕环保、质量、安全、能源等,推进联合执法、区域执法、交叉执法等执法机制创新。涉嫌环境犯罪的,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对生产地条钢的企业,要立即关停,拆除设备,并依法处罚。
从供给侧看,现在全球很难找到真正不过剩的产品。中国的模具钢产能是以内需为主的,产量虽然占世界近一半,但消费也快接近一半。我国模具钢出口占产量的比重,最高的年份也仅达到13%左右,而有的国家早已超过40%。中国现在无论是模具钢的人均积蓄量,出口占产量的比重,还是产能利用率,在世界范围仍处于合理水平。对于中国的模具钢产能过剩一定要非常理性的看待,总量大本身不是问题,取决于是否公平竞争,最终取决于竞争力。
中国模具钢产能的定位是为了满足内需,从来没有定位为一个出口支撑性行业。而且中国70%的出口市场基本不产钢,必须要依靠进口。即使出口到一些发达国家,出口的模具品种总体是互补性的。几年前,中国还主动对出口的部分模具钢品种加征出口关税。我们对部分模具钢出口产品采取了限制措施,怎么可能还去补贴呢?
中国出口的模具钢只有一个目的,就是在平等竞争的情况下赚点钱而已,如果是亏本买卖,回收模具钢企业不会去做,老百姓也会质疑。所以,中国模具钢产品出口完全是靠比较优势,靠我们的竞争能力实现的,没有任何补贴。中国不会大量进口,通过加工,再出口一些中低档的产品,把污染留给中国。中国去产能的决心、意愿、行动和成效都在全球领先。